我们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产品资料-TwistDx,KAPA,Echelon,默瑞生物,Jackson抗体,Biotechrabbit酶,Enzymatics,二代测序酶,ChromoTek,透析袋

咨询热线:4006-400-850

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源 > 产品资料
产品资料
我们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作者:Moreybio-NO1 发布时间:2017-01-04 点击次数:29222

  许久以来,很多医生和患者经常问我们:“你们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过去病理科不就是取取材,切切片,染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看一看就能诊断了,为什么你们现在动不动就要做免疫组化,少则几项,多则十几项,费用从几百到几千元,你们是不是离开了免疫组化就不会诊断了?”有的患者拿着住院费用清单问医生,这免疫组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收这么多钱?有的医生就回应说:“不知道,这是病理科收的,你去问病理科吧!”其实大家的疑问和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今天老姜就给大家伙科普一下免疫组化的前世今生和前因后果。

  今天先谈谈免疫组化的前世今生,先要说说我们的人体细胞,学过医的大家伙都知道,我们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是由受精卵→胚芽→胚胎→胎儿这个顺序发育过来的,而组成器官和组织的细胞都是由胚芽时期的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这三个胚层分化而来的。我们可以把同一胚层形成的细胞比喻成为“亲兄弟姐妹”,那么不同胚层形成的细胞,我们可以比喻成为“表兄弟,表姐妹”,因为他们都来源于同一个“祖”细胞→受精卵。让我们看看这个家族有多大!

  

微信1.jpg


  头大了吧,其实我也搞不清楚他们的相互关系,那就给大家一个简明的吧。

  

微信2.jpg


  这回大家能看明白了吧,其实我们人体内很多器官和组织内的组成细胞,由于起源一致,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有很多时候是很难靠形态来区分的,在过去没有免疫组化的情况下,人为的识别是一种经验积累,有很强的主观性,当然错误就难以避免。其实我们可以把免疫组化比喻成为细胞的“血型”鉴定,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了,常用的血型不就A、B、O、AB型在外加一个Rh血型吗?凭什么你们的免疫组化做这么多?我在这里只能表示“呵呵”了,其实我们红细胞的血型抗原有23种,而白细胞就有112种之多,这也就是有的人血型一样却不能相互输血,亲兄弟有时也不能相互捐献器官的原因!那么人体其他数十种类型细胞呢?!那么今天我们如何去识别这些“亲姊妹,表兄弟”呢,单靠我们的人为识别是肯不行的,那么靠什么?只有靠免疫组化这个“细胞血型”鉴定方法来进一步确定“它是谁”!因为只有搞清楚“它是谁”,我们才能进一步搞清楚“它想干什么”→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接上面所讲,我将用159医院一些真实的病例向大家介绍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

  

微信3.jpg


  这是上周普外科送检的一例胃腺癌病人所做的病理学检查,我选取了其中的四幅图,除了第一幅图为常规HE染色外,其余三幅图均为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为CK-Pan、Ki-67和Her-2,其意义分别代表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表达与鉴别诊断、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以及肿瘤药物使用指导这三个方面。

  一、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表达与鉴别诊断

  上次我说到,为什么我们病理科要做免疫组化,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不同肿瘤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体,来帮助我们病理医生更清楚的认识肿瘤细胞的真正来源,以纠正我们在主观认知上的偏差,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可靠性。从上个世纪50年代免疫组化技术的初步应用,直到今天,免疫组化技术的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有上百种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抗体的发现和应用,从而使我们认识肿瘤细胞的依据越来越具有客观性。

  

微信4.jpg


  二、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

  肿瘤良恶性质的判断是近现代病理学诊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绝大多数病患者最关心的临床诊断(没有之一),因此如何用科学的客观的指标来判断肿瘤的性质与预后,是百年来近现代病理医师孜孜以求的梦想,因此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也就成为免疫组化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近20年来,以P16(宫颈癌)、P504S(前列腺癌)、Ki-67(肿瘤增殖、预后监测)、PCNA(肿瘤增殖、预后监测)、P53(癌基因、预后监测)等为代表的数十种恶性肿瘤相关抗体相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性质的判断和预后,从而使恶性肿瘤的辨识更加精确。

  

微信5.jpg


  比如,这是本周妇产科送检的一例宫颈活检标本,通过P16、Ki-67两张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病变的宫颈粘膜上皮(红色箭头)明显表达P16和Ki-67,而正常的宫颈粘膜上皮(绿色箭头)则几乎不表达。

  三、肿瘤药物的使用指导

  病变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那么下一步传统治疗除了手术,就是放化疗了,进入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又逐步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胰腺癌、肝癌、胃肠间质瘤等诸多肿瘤方面,尤其是在复发转移病例中,几乎成为肿瘤治疗的终极方案。那么如何去判断和筛检一个肿瘤病人可以使用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范围,以及判断其多重耐药的可能性,却成为一个业界公认的难题!而近十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药物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初步判断患者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适用范围,为下一步更精确的检测提供筛检依据。

  微信6.jpg

  这是本周胸外科送检的一例乳腺癌患者的药物相关基因和蛋白检测结果(ER+、Her-2+),其分子分型为Luminal B型(HER阳性),那么该病人的治疗,临床则可考虑化疗+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分子靶向治疗(赫赛汀)。

  其实,免疫组化的发展和应用还有很多地方在本文中没有涉及,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免疫组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病理学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常规病理诊断中不可替代的辅助诊断技术,更是病理科质量控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常规病理学诊断、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病理科的“三驾马车”,只有它们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我们病理诊断质量才能真正的有所保障。


版权所有:默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易动力网络